close

最近有一個感覺

生技醫藥公司高層可能會無意或有意過度誇大未來計畫或遠景(無意,可嘆,有意,可恨)

尤其是投資人私下詢問時 難免公司要安撫給予信心 總會過度保證 過度樂觀

或者公司為了募集資金或是宣傳,或安撫投資人信心而誇大公司夢想,美化說詞

例如只做過一期試驗,就想申請三期試驗?只做過一個三期試驗,就想申請NDA或BLA?

只做過一個單一適應症試驗,就想申請多個適應症?

只做過合併用藥試驗,就想申請單一用藥試驗?

FDA審查委員不是你親戚,為何要給你方便?

他們不是笨蛋,都是該領域的博士,資深專家,為何要給你方便?

NO DATA,NO TALK

這是我研究FDA相關法規至今,感受深刻的心得!

 

根據我看過的統計數字

藥物研發從臨床前到成功上市的機率 不到10%

猜測新藥(新機轉或是first in class)上市比例更低

請問公司或投資人有何樂觀的理由?

 

過度樂觀與過度保證 是投資新藥公司的毒藥

過度樂觀 與 過度保證的公司,是我們最不需要的投資選擇

4174就是最近案例

 

相反的,我們投資應該考慮,防衛性悲觀的公司與經營者,

他們會悲觀地看待新藥研發,悲觀設想FDA會拒絕,設想藥物研發過程可能失敗原因,並且排除或控制可能失敗因素,甚至有失敗之後備計畫

 

在醫藥研發面前,科學才是唯一成功之道。

在醫藥投資面前,悲觀才是唯一堅強的理由。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FDA
    全站熱搜

    liaw657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