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行為科學如何讓你成為更好的投資人

以下引自

https://www.pimco.com.tw/zh-tw/resources/education/how-behavioral-science-can-help-make-you-a-better-investor/

 

  • 確認偏誤 。我們習慣尋找、詮釋、聚焦以及記憶能夠證實既有觀念的資訊。投資人可能不經意的尋找資訊來證實他對某項投資的信念,卻忽視去看提出不同看法的資訊。如果只有片面觀點,容易導致不當的投資決定。
  • 過度自信效應 。一般人往往高估或誇大其成功執行某項工作的能力。投資人如果過度自信,會覺得自己比別人更會挑選出最好的股票與進出場時間點-但這樣的行為可能造成過於頻繁及擇時交易,進而衝擊投資報酬。
  • 損失規避 。一般人面臨虧損時,痛苦程度大於獲得報酬的快樂程度。由於不希望有虧損,投資人可能過早賣掉理想的標的、守住虧損標的過久,或可能為了彌補潛在虧損而承擔額外風險。
  • 從眾效應/羊群心理 。我們常常看到其他人的行為而有樣學樣,忽視或否定了自己的信念。這種現象會發生在投資市場多頭或資產泡沫的時候,也就是投資人追捧某種資產類別,造成資產價格飆漲。
  • 熟悉偏誤 。一般人往往會守住已知的事物不放,這樣會強烈影響購買決定。然而,如果只懂得投資自己熟悉的股票,可能會導致過度配置部分個股、產業和國家,進而對投資組合的多元性有負面的影響。有個常見的例子是「本國偏好」(home country bias) ,也就是偏好自己國家的公司,而忽視其他區域和國家的企業。
  • 後見之明偏誤 。對於已經發生的事情,一般人往往會認為比實際情況更容易預測—亦即所謂的「始終都知道效應」(knew-it-all-along effect) —但這樣可能過度簡化因果關係。投資人如果自認為對什麼情況都瞭若指掌,很容易變得過度自信。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iaw657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